《自然》同时发表七篇文章探讨极端天气事件如何影响能源系统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作者:
英国《自然·能源》杂志17日集中发表了6篇评论文章和1篇研究论文,集合瑞士、瑞典、美国等多位科学家讨论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对能源系统造成的“干扰”。这份焦点(Focus)专刊主要探讨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能源科学的各学科可以研究如何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
气候变化是一种长期现象,对此,研究人员主要采取建模研究方式。但是,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会对人类产生严重影响。不仅如此,从能源金融到法律系统,人类能源系统的许多组成,可能并未准备好应对极端天气事件,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加剧这类事件的影响。
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和天气变化,既会影响能源需求,也会影响能源供应系统的弹性。但是,由于未来极端天气事件的强度、时间点和位置具有不可预测性,这类事件对于能源系统的潜在具体影响,一直难以量化。包括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太阳能与建筑物理实验室科学家在内的团队,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就展示了如何根据气候模型所得的气温平均变化和气温极端变化,分别模拟测算能源需求。
金融系统中的羊群效应,可能会使抵抗气候风险能力弱的能源公司难以获得资本注入和保险,这可能导致实际能源短缺,由此加剧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同时,可再生能源需要经历超指数增长,才能抵消化石能源投资缩减的影响,但是前者可能不会发生。此次发表的另一篇评论文章,探讨了这些现象的风险,并提供了一些对策建议。
同时发表的社论文章写道,“诠释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并使之正式化,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仅是因为极端天气事件会干扰人类生活,也因为它们会首先对最脆弱的群体造成最具破坏性的影响”。
本期合集还包括纽约大学法学院政策完整性研究所、美国电力研究所、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管理研究生院等机构科学家撰写的另5篇评论文章,共同探讨了对于极端事件和能源系统还有哪些未知方面,以及能够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张梦然)
- >>上一篇: 医废处理:智慧环保实现不在现场全程监管
- >>下一篇: 中法海洋卫星观测数据已可供研究使用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