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元:跋山涉水 月行万里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作者:
图为杨虎元工作照。
打开器材库,掀起毡盖,杨虎元搬出一个塑料筐。这就是他在上世纪90年代自制的水质采样箱。经费紧张,他就从啤酒厂捡来塑料外包装箱,在底部和每个凹槽四周附上减震材料,装水样的玻璃器皿就再也没有磕破过。
如今,这个磨花了的采样箱已经“功成身退”,而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的杨虎元仍在环保战线上奔走。
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他是敬业的环境监察“步队”。上世纪90年代末,去矿山企业检查,道路崎岖难行,车辆难以进山,杨虎元就徒步翻山。常常是早晨9点多进山,黄昏才出山,腿累瘸了,鞋底走断了,他却淡淡地说:“习惯了。”
栉风沐雨,甘守清寂,他是专注的“月万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环保督查中心46万平方公里的辖区,几乎相当于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四省的面积总和。“从呼和浩特的家里出发,到最远的根河市有2300公里,加上沿途督查,每个月行程都逾万里。”杨虎元眼神悠远,黝黑的大手摩挲着“最美基层环保人”荣誉证书。
他跋涉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吃了很多苦,只为拼出一片碧水蓝天。倾一己之力,践一生之诺,从大学毕业起,杨虎元从事环境监测11年,环境监察16年,当年的“帅小伙”如今添了几分坚毅沉稳。
检查企业,他蹲下跟工人唠嗑,从工人的工资中发现蛛丝马迹,顺藤摸瓜,将企业以白天停产、夜间生产来规避检查的事实查实。征收排污费受阻,他转变策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河水说星空,终于获得理解,并荣获“全国排污费征收先进个人”。
在他眼里,自己一个人好不算好,团队好才是真的好。车祸受伤,杨虎元拄着双拐回到工作岗位继续“传、帮、带”,他说, 把技术传授给年轻人,把精神传承到下一代是他的责任。60多个市县500多人次,杨虎元利用休息时间义务培训基层环境监察人员,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
“现在,环保队伍壮大了,仪器设备也更先进了。”杨虎元回到曾经奔走过多年的深山,当年进山时栽下的小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李玲玉)
- >>上一篇: 最美环保人|忠尕才措:三江源头的格桑花
- >>下一篇: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该冲在最前方”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