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接喙朱鹮已恢复自理能力
发布时间:2020-04-26 来源: 作者:
近些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我们常能看到全国乃至亚洲的首例手术由我国医生完成,这些首例涉及到多孤儿领域,从眼角膜移植到心脏外科手术,因为医生的精湛技术,病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病患的眼睛可以重见光明,病患的耳朵也可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而这些首例的成功,可以作为曾经棘手的疾病治疗的专业参考,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同样,精湛的医术也为我们的动物保护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希望。比如,这两天,关于珍稀动物朱鹮的人工接喙的新闻几度登上了热搜。事情的起因为两个月前,饲养员就发现一只因与情敌争夺配偶意外折断了下啄的雄性朱鹮(争风吃醋真的不太好)。折断了喙的朱鹮,在外貌损毁的同时丧失了进食能力,如果饲养员不主动喂食,朱鹮已无法进食,这只雄性朱鹮的生命危在旦夕。而朱鹮断喙的情况工作人员也是第一次遇到,为了能够让朱鹮恢复进食能力,工作人员们紧急召开讨论会,当下决议对其实施人工接啄手术,为其下啄做修复手术——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其需要接上的下喙。3月19日,受伤的朱鹮接受了人工喙安装外科手术。手术非常成功,经过过多日观察,安装了假啄的朱鹮已经恢复了进食能力。
目前这只曾经身心受挫的朱鹮已经回归群体生活,恢复了自理能力的朱鹮已经开始像平日一样在池塘里抓泥鳅,人工下喙发挥出色,朱鹮未感到有任何异常。
朱鹮,主要栖息在俄罗斯、朝鲜、日本和中国北部,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因其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而被称作“东方宝石”;繁殖期时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使其变成灰黑色。这种漂亮的鸟类,曾因人类活动破坏了其栖息地而濒临灭绝。曾有一度(1964到1981年),朱鹮悄然消失在人类的视线当中让我们误以为它们已经灭绝,直到1978年中国考察队的建立,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调查区,用三年的艰辛找回来了七只野生朱鹮鸟。之后我国一直致力于朱鹮鸟的保护,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人工繁殖等手段多措并举恢复朱鹮鸟的数量。目前朱鹮数量已超过4000只,“东方宝石”终于摆脱灭绝困境了。
朱鹮并不是唯一接受人工繁殖的物种,在我国很多濒危物种都在人工繁殖和照顾下慢慢恢复者种群数量,大熊猫、藏羚羊、中华鲟等濒危物种都在精心的保护和培育下远离了灭绝的命运。这一次最严“禁食”,更是进一步规范了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同时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我国对环境保护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就是为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与环境的和谐共生,造福子孙后代。
全国诚招 “环保调研员”,主要从事环保法制宣传、环保课题调研活动、环保项目政策反馈等,有意者可直接在官网下载相关资料(下载地址:http://hbfzhc.org.cn/plus/list.php?tid=105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205室,
邮编:100810 电话:010-56021785
微信公众号:环保舆情信息中心 (huanbaoyq)
- >>上一篇: 农村农业部:力争到2022年底实现产地检疫全覆盖
- >>下一篇: 李克强:国企等要带头减轻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房租负担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