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个“流水账”监测标准7月实施
发布时间:2020-05-09 来源: 作者:
地下管渠实时流量是多少?透水砖到底留住了多少水?含有污染物的初期雨水应该截流多少更科学?7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了解到,由市水文总站编制的《城市雨水管渠流量基本要求》已正式完成,并将于7月1日正式施行,届时,城市排水监测数据将有全新标准,上述问题也就有了更精准的答案。
据了解,降雨发生时,绝大部分落到地表的雨水需要通过地下管网排走,积而不走就会发生内涝。但多年来,水务部门对地下排水管网的流量并没有科学有效的监测手段。“排水管深埋地下,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有时候都不知道水到底进没进管线。”市水文总站相关负责人举了一个例子,前几年,在中心城区的一条道路发生了1米深的积水,相关单位都到了现场,有人认为是城市排水管网能力不足,有人则认为是河道顶托造成,但实地探访后发现积水根本没有进入管线,因为落叶太多挡住了雨水箅子。“如果当时能够迅速知道排水管网的流量,就能马上找到原因,迅速处置了。”
而很多城市都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要开展铺设透水砖、加建蓄水池等一系列改造,“改造投入很大,但没有方法知道这些措施留没留住水,留住了多少水。”这位负责人又打了个比方,透水砖厂家说透水能力为60%,但并无有效办法来实际检验,新标的出台将成为评估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的有效抓手,通过对地下雨水管渠的水量监测,检验海绵城市的实际效果。
此外,对于前几年,北京对部分易积水的下凹式立交桥进行改造,专门建设了蓄水池,还单独设置了初期雨水池,将可能含有污染物的初期雨水进行截流和再处理。但初期雨水应该截多少流量,截流多长时间,也没有科学标准,往往靠经验。就此,《城市雨水管渠流量基本要求》应运而生,而这也是全国首个监测城市雨水管渠流量的标准。
上述负责人介绍,新标规定了城市雨水管渠流量监测的基本技术要求和方法,对超声波多普勒流量计、分布式布设等进行解释;对城市雨水管渠流量监测的断面选择、设备安装、监测频次以及数据存储和传输等方面提出总体要求,对不同尺寸管涵的流速传感器布设要求进行了规定等。
据悉,目前,方庄、亦庄和城市副中心等区域已经启动了雨洪排水管网监测试点应用。在城市副中心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已有紫云南街、东夏园地铁站、玉带河南大街等10个点位开展应用,对试点区域的圆形管网和方形涵洞开展流量监测。
同时,目前,负责本市城区、回天地区和城市副中心排水管网的北京排水集团也将启动试点应用,未来将陆续推广。
- >>上一篇: 去年审结3.6万件环境资源刑事案
- >>下一篇: 西安冬防期空气质量同比改善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