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黏虫病的防治
发布时间:2020-05-25 来源: 本网 作者:佚名
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玉米虫害种类较多,比较常见的是玉米粘虫病,玉米黏虫为迁飞性、暴食性害虫,黏虫食性很杂,尤其喜食玉米叶片,使之成虫后,将会发生将叶片吃光,仅剩光秆的景象,造成绝收,对玉米生长水平和产量产生极大影响。
危害特点:
黏虫繁殖力强,产卵部位有选择性,在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上卵多产在枯叶尖部位。幼虫孵化后,集中在喇叭口内取食嫩叶叶肉,3龄食叶成缺刻,5龄食量最大,可将叶片吃光。在玉米上多栖息在喇叭口、叶腋和穗部苞叶中。有假死性,3龄后有自残现象,4龄以上能群集迁移扩大危害。
幼虫取食活动以傍晚、清晨及阴雨天最盛。成虫喜取食蜜源植物,对黑光灯和糖醋酒混合液有很强趋性。黏虫喜温暖高湿条件。降雨一般有利于发生,但大雨、暴雨和短时间的低温,不利于成虫产卵。生长茂密、地势低、杂草多的玉米田发生重。
黏虫防治
第一,生物防治。粘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对糖醋比较敏感,可以利用这些特征进行生物防治,采用杀虫灯、性剂及糖醋引诱,对粘虫进行集中杀灭,有效减少粘虫数量,降低粘虫密度。另外,由于粘虫喜欢隐藏在枯草中,可以将谷草扎成直径为5cm的草把,每亩插入80把,每隔5~6天换一次草把,将换下来的草把集中粉碎,消灭其中的成虫。
第二,农业防治措施。首先要采用合理的轮作制度,对玉米田地进行管理,在玉米收获之后可以对玉米田地进行彻底清理,将其中的残叶败草清理对于发生过粘虫的地块,避免在同一地块上继续种植玉米等禾本科植物。其次,要加强栽培管理,选择抗虫能力较强的品种,加强玉米生长期的田间管理,做好灌溉和肥料管理、中耕除草,提高玉米生长水平。
化学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指的是使用化学药物对玉米粘虫进行防治的措施,一般在产卵之前、卵孵化之前以及幼虫3龄之前最适宜使用药物。可以使用卡死克乳油、灭幼脲系列对3龄之前的幼虫进行防治,如果幼虫生长到3龄及3龄以上,则要使用更高效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比如乐斯本乳油、灭幼脲、氯氰菊酯或甲氰菊酯等。
- >>上一篇: 民政局被挤爆了
- >>下一篇: 青海首届冬虫夏草鲜草节首日签约近10亿元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