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旱獭导致鼠疫,又一桩“病从口入”的祸事
发布时间:2020-07-07 来源: 本网 作者:佚名
近日,蒙古国有关媒体报道称,一名一名27岁牧民因非法捕食旱獭后身体出现不适,28日被送医治疗,并被初步诊断为鼠疫。目前患者病情危重,已被隔离治疗。
鼠疫是一种十分可怕的传染病,因为它会在人类和动物身上同时存在,是无法消灭的。因为发病时间短、致死率高,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并无年龄和性别等的差异,会在人群中因其较大范围的流行,是一种十分可怕的烈性传染病。
鼠疫是因为耶尔森氏菌,通常通过跳蚤进行人畜之间的传播,在历史上鼠疫曾经有过三次大流行的经历。第一次是在公元6世纪的欧洲,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国牺牲了三分之一的人口才遏制住了这场大病;第二次是欧洲人人谈之色变的黑死病,在欧亚大陆广泛传播,第三次是十八世纪末,直到这一次人们才真正了解了鼠疫。
而这次,再次发生鼠疫是因为一名牧民非法捕食了旱獭。旱獭又叫土拨鼠,在外形和生活方式上都与鼠类相似,是松鼠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是陆生和穴居的草食性、冬眠性野生动物。通常栖息于平原、山地的各种草原和高山草甸。集群穴居,挖掘能力甚强,洞道深而复杂,多挖在岩石坡和沟谷灌丛下。旱獭体型粗大肥壮,颈粗吻阔,耳小眼细,四肢粗短,利爪坚硬,松尾短扁。因潜藏烈性病菌,又危害牧场,一向被疾控与植保部门列入监控、杀灭黑名单。
在中国东北曾经出现过一次因为旱獭而导致鼠疫的事件。一名工人在给旱獭剥皮时病菌由伤口进入体内,进而感染了人群。
旱獭其实具有很高的额经济价值,它的肉可以食用,心、肝、胆、爪、脂肪等都可以入药,对咳血和烧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它的皮毛还可以加工成皮裘,具有很高的耐磨性和工艺价值。但是,这些都是经过严格的卫生检疫的养殖旱獭,野生的旱獭还是十分危险的,有可能携带鼠疫病菌等烈性传染病源。因此,对于野生动物,不论是强大的还是弱小的,都不要去捕杀和食用,这不仅是为了动物,更是为了自己。
全国诚招 “三农调研员”,主要从事三农普法维权、课题调研活动、法律服务活动等,有意者可直接在官网下载相关资料
想了解更多三农资讯请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三农法制调研中心(sannongfazhidiaoyan)
- >>上一篇: 山西关注草原治理,修复草原生态
- >>下一篇: 在这关键时刻,这三个人竟然逃了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