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病了,病的很还不轻
发布时间:2020-07-21 来源: 本网 作者:佚名
近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召开,在会上农村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介绍了《关于切实做好长江流域禁捕有关工作的通知》,并指出,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引导渔民退捕转产,是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关键举措。这项工作涉及10多万艘合法持证捕捞渔船的有序退捕,关系到近30万捕捞渔民的转产安置保障,可以说力度空前、举世罕见。
于部长表示,今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已经按期实现全面禁捕,2021年,也就是明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将实行为期10年的禁捕。2019年以来,农村农村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沿江省市,制定实施方案,强化政策措施,建立协调机制,稳步推进渔船退捕和渔民安置保障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各地已累计退捕渔船近8万艘,渔民近10万人,上海、江西、云南等省市已提前完成退捕或将退捕渔船提前封存。
同时就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此项工作作出了回答,他介绍到,因为长江病了,病的还不轻。近些年来,由于长江受到高强度的影响,长江水域的生态功能显著退化,珍稀特有鱼类全面衰退,经济鱼类资源量接近枯竭,保护形势十分严峻。所以,当务之急是通过补偿政策来引导渔民放弃传统的捕捞权益,减少对渔业资源的竞争性过渡捕捞,延缓长江渔业资源急剧衰退趋势,甚至我们还想要扭转这种衰退趋势,促进它的恢复修复,为长江生态环境留出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另一种原因是因为近年来,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已经基本丧失捕捞生产价值。长江最高峰的时候它占到全国淡水渔业总产量的60%,现在全国每年水产品总量是6300多万吨,长江不到10万吨。所以说,它已经基本丧失了渔业生产的意义、价值,已经是微不足道的。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实施长江禁捕退捕,既是破解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的生态困境的客观要求,也是打破原来“一家一户”分散的竞争式捕捞导致“公地悲剧”,改变渔民“下水无鱼、上岸无地”生计困境的有效途径,这也是为了渔民的长远利益考虑。
- >>上一篇: 农村50多岁的老人三样“不得已”的事
- >>下一篇: 长江流域将开始严查、严打这几种行为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