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后的田地处置
发布时间:2020-07-28 来源: 本网 作者:佚名
今年我国多地都受到了因汛期造成地洪涝灾害的影响,许多农田被淹。农田土壤受到暴雨冲刷后,耕作层的肥沃土壤被带走,底土砾石裸露,土壤的良好耕作性能受到破坏。如出现洪水还会面临渍涝,被淹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数量将减少50% ~100%,活性降低80%以上,严重影响作物根系正常吸收养分,恢复费时、难度大。
地势低的湖田受到的损害更甚。农田经积水长期浸泡后会出现泥温低、泥脚深、泥烂而难以耕作。土壤中还有毒物质大量聚集,导致土壤耕作性能下降,作物根系易受其危害而腐烂。
洪水退去后,耕作层被洪水携带的泥沙覆盖,退水后土壤表面出现厚薄不一、颗粒极细的微团粒,阻断耕作层土壤与大气相通,作物在这种土壤中无法生长或生长不良。
洪水对农田的伤害十分巨大,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置灾后的农田呢?
首先是将田内积存地洪水排出。农民朋友可以建设排涝沟以及时排除田面积水,一般排水管的间距为100米/条。此前曾发现有的地区农民为了多种一些粮食私自将排涝沟填平,严重影响了农田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十分不可取。除排涝沟外还可以建设沥洪沟,起到沥开洪水,阻断洪水冲田的效果。沥洪沟应建在农田主要来水方向或四周,要与山塘、水库或河流连接,确保洪水排泄通畅。
积水排光后要及时清理土壤表面地漂浮物。随洪水冲过来的漂浮物不乏病原携带者,不仅给农作物带来病虫害,也可能导致人畜产生传染病,必须及时清理。
可用生石灰或多菌灵,以清除土壤中存在的多种病原菌,防止其蔓延。
以上两点是最基础的,在此之后我们需要努力恢复土壤地土质,尽量恢复土地活力满足此后的农作物种植生长所需。可采用的方法有坡地沟种技术、高垄栽培技术和土壤深翻。
条件允许的土地可以尝试发展应用“垄稻沟鱼”或“稻一鱼”模式。垄稻沟鱼模式就是在低洼地方开沟,开沟的泥土堆积成高垄,垄上种水稻,垄沟养鱼。稻一鱼模式需选择水源条件好的渍涝田,在稻田中部开深60厘米以上、面积30米左右的矩形养殖池,四边中部向田边开1米的养殖沟,田中开相互沟通的“十”字形沟,养殖鲤、鲫、草等速生鱼类。开挖的泥土可加厚本田耕作层。这两种模式对治理水害田十分有效,还能增收。
以上就是有关洪涝灾害后的田地处置方面的内容,您若是还有治理水害田的好方法欢迎分享!
- >>上一篇: 小型西瓜寒地棚室栽培技术教学
- >>下一篇: 农村转型成功,“电商之风”吹来亿元年收入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