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 • 专家谈丨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保障中国生态安全提供强劲动力
发布时间:2021-03-09 来源: 生态环境部 作者:佚名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呼吁改善环境、保护生态成为重要的公共议题之一,公众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日益强烈,环境保护意识快速觉醒。特别是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中国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广度、深度和专业度都得到显著增强。
多样化教育,有力提升了公众保护意识。把“保护生态、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纳入课堂教学,推动生态文明思想进校园;中国科协已连续16年举办全国科普日活动,累计举办重点科普活动近10万次,参与公众超过19亿人次;目前已有注册的自然教育机构近2000家,充分回应和解决公众亲近自然的渴求。多样化、立体式的环境教育,已成为中国公众了解生物多样性、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的重要手段。
多渠道参与,有力提升了保护行动便捷性。截至2020年3月,中国实名注册的志愿者总数达到1.69亿人,累计服务时间22.68亿小时;超过2.7亿人次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参与蚂蚁森林公益保护地认领;3000多万人参加“生物多样性嘉年华”活动,通过听讲座、现场活动、购买公益产品等支持保护行动;越来越多公众主动行使环境权,通过申请信息公开、举报、诉讼等进行监督,维护合法权益。
聚合民间力量,强力推动民间贡献和公众参与。2017年,23家民间机构共同发起了“社会公益保护地联盟”,通过协议保护、社区共管、委托保护、保护小区等创新模式保护了10311平方千米国土面积。在生态环境部支持下,2019年成立了“公民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和“中国企业与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聚合中国民间力量,推动将民间贡献纳入“昆明目标”。此外,还发起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平台”“中非生物多样性保护民间对话平台”等国际合作对话平台,开始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融入社区居民,积极推动保护地管护与可持续发展。宁夏云雾山保护区外围村民,通过与保护区签订保护协议,主动扩大保护地面积进行管护;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协助四川等地社区原住民,已经保护了超过18万公顷的保护地空缺,并通过发展生态产业和生态经济,每年增加总收入超过400万元;三江源国家公园将17221名社区牧民纳入公益巡护员,户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
充分动员、支持并保障全社会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关键所在。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复杂,仅仅依靠现有的行政力量难以实现全域的有效保护;同时,由于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唯有提高全民保护意识,改变行为习惯,推动共同参与,在保护中探索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才能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今天,中国的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坚信在下一个十年到三十年里,我们将更加广泛而深度的参与,为“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的实现以及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彭奎,中科院生态学博士,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后,全球环境研究所(GEI)项目经理,中国社区生态保护专家,主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及气候适应等方面的研究。
原文链接:http://www.mee.gov.cn/ywgz/zrstbh/swdyxbh/202010/t20201014_803226.shtml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