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时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视点

新华社:从“生态包袱”到“绿色财富”:河北这样变“碳”为宝

发布时间:2024-09-23     来源: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新华社记者巩志宏、王美祺

    “燃煤锅炉烟气排出后,经过净化、吸附、解析等流程,将二氧化碳捕集提纯,就可以作为生产醋酸的原料了。”河北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行政经理牛文平兴致勃勃地介绍说,目前公司已经形成稳定运行的碳捕集、碳利用生产线。

    走入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的河北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碳捕集区,记者看到,在高耸的燃煤锅炉附近,金属管道纵横交错,连接着几座巨大的蓝色高塔。一旁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碳产生、碳捕集等全流程数据。

    “过去,企业每年需购买二氧化碳10万吨。而现在,通过二氧化碳捕集回收,不仅节省了原料成本,还可取得可观的环境效益,据测算,企业每年回收的二氧化碳量,相当于近万亩森林一年的碳吸收总量。”牛文平说。

  

  

  河北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的碳捕集项目。(受访单位供图)

    从“排碳大户”到“捕碳先锋”,近年来,河北不少企业开始探索推进碳捕集、碳利用及碳封存工作。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对外合作处王云静告诉记者,目前,河北通过试点示范、搭建技术平台、强化金融赋能、建立降碳产品方法学体系等推进碳产业发展,将相关示范项目纳入省级碳减排项目范围,开展减排量核定登记,推动企业碳减排资产价值实现。

  

  河钢集团工作人员展示“负碳石”样品。(受访单位供图)

    作为传统工业大省,河北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电力、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其中钢铁行业排放量最大、占工业领域碳排放一半以上。

    在北京科技大学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使用二氧化碳和钢渣生产出的“负碳石”样品。“这是我们和北京科技大学共同开展的钢渣固碳项目,可利用钢渣直接捕集利用烟气中的二氧化碳,生产仿古建材等负碳材料,每吨钢渣可固定约180公斤的二氧化碳。”河钢集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京雷说,目前,集团已在唐钢新区建设钢渣固碳千吨级工业示范项目。

    “我们目前重点围绕钢铁生产场景着力开展低成本、规模化碳捕集、碳利用和碳封存技术研发。”田京雷说,同时,集团正在积极创建碳数据管理平台,加强钢铁行业碳减排核算体系建设,为进入全国统一碳市场做准备。


原文链接:http://hbepb.hebei.gov.cn/hbhjt/xwzx/meitibobao/10172363544047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时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