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时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时评

济宁市泗水县打造“三网合一”现代治水格局 打造绿水绕城、碧水生金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样板

发布时间:2024-11-08     来源: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济宁市泗水县锚定“生态优先”方向不动摇,依托泗河发源地“三横五纵、两库多湖”的生态框架,打造水质量保障网、水源地保护网、水民生服务网“三网合一”的现代治水格局,助力全市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持续改善,打造绿水绕城、碧水生金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样板。

  一、聚力水质稳保工作。一是强化水质监测工作。每月对我县1个国控断面、1个省控断面、3个省控水库水质监测站点和17条重点河流断面采样监测,今年以来,对地表水达不到Ⅲ类标准的镇街下达督办单37个。二是强化河湖岸线巡查。全面落实河湖长目标责任制,推进河流沿线水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积极开展突出水环境问题整治攻坚、河湖面源污染排查、汛期水质攻坚等专项行动,严格执行“一河一专班”巡河机制,今年以来,开展日巡河296次,排查整治各类水环境问题2156个。三是强化河湖排污监管。对县域内141个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按照“一口一策”原则登记备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完善污水来源、排入水体、排污类型及周边地理环境情况台账,加大排污口执法监管力度,对全县重点涉水工业企业开展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偷排和超标排放等行为,确保污水达标排放。今年以来,全县实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5件,罚款20.9112万。

  二、聚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一是强质量“巡检”并行。完善水源地水质监测体系,加强生活污染源防治,对水源地取水点及周边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掌握水质变化趋势。今年以来,水库上游周边1公里范围内无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染源,实现全境无劣V类水,水质达标率100%。二是严措施双线护航。“线上+线下”护航用水安全,在34个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围网保护、竖标立碑,在标牌处设置现场监督“二维码”,对城区6个集中饮用水源地和28个农村饮用水源地开展巡查和水质监测,摸清饮用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质量状况,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今年以来,全县接到“二维码”反馈问题67个,均已闭环处置,群众回访满意度100%。三是硬举措联管增效。多部门联合执法,落实闭环管理,以34个饮用水源地为中心,外向辐射、分圈管控,生态环境、水务、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组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综合行政执法队,加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和非法垂钓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排污、养殖、捕捞、侵占水域等涉水违法行为。十四五以来,全县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月均值优于国家Ⅲ类水标准,达标率100%。

  三、聚力水治服务民生。一是抓好县域水质监管,践行“全县一盘棋”的治水格局。做好全县治水一盘棋,抓实河湖涉水生态问题排查整改。构建“河长在线”多维应用场景,搭建“河湖长+检察长+警长+网格长”应用场景,依托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线索互移等机制,提升巡查密度、拓宽问题反馈渠道。全县设立河湖长 381名,县、镇、村三级河湖长共开展巡河巡湖28000余次。二是驱动亲水产业升级,实现“碧水生金”的产业共富。以龙湾套水源保护地为基点,往两侧延伸,发展出两岸滨水绿廊、郊游水路等“水景经济”线;在干流两侧形成了龙湾湖艺术小镇、南仲都姥姥家乡村亲子民宿、南仲都农业生态观光园、凤凰谷智慧科技农业园等一批以“采摘+教育+艺术+旅游”为主题的“观水经济”面;成功创建了等闲谷艺术粮仓、阅湖尚儒研学基地等文旅研学项目,确立了铁皮石斛、木耳、草莓、火龙果等农业产业园等“依水经济”带;打造出山水康养、清廉文化展示体验馆、生态农业体验等“水旅经济”名片。三是坚持智治赋能,全方位筑牢河湖管控屏障。依托山东省地表水环境监测综合数据管理在线系统,构建河湖一张图、水源监控、水质监测三大子场景,横向协同6个部门,贯通4个层级,纵向协同13个镇街,实现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状况精准画像,筑牢水域安全防线,提升涉水问题处置效率,实现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前,实现全县40余公里河道、800余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的跨域管护,推动泗水县国、省控断面水质均值均达到Ⅲ类水质及以上。

  


原文链接:http://sthj.shandong.gov.cn/dtxx/dsdt/202411/t20241102_476807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时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