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时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时评

延边州:延边州在排污口监管方面不断自我加压 严守冬季水质安全防线

发布时间:2024-12-10     来源: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800米就是国控断面,冬季河水流量减少,如何保障国控断面水质不受影响?

  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州)生态环境局汪清县分局的协调下,污水处理厂冬季自主执行超低排放处理措施,采取在线监测与视频监控的双层管控,保障出水水质稳定达标。近年来,延边州在排污口监管方面不断自我加压,严守水质安全防线。近日,记者来到延边州,实地走访当地排污口监管情况。

  守好排污“闸门”,引得一汪清水入河流

  11月末的汪清县寒风呼啸,一场冰冷的大雨冲刷过境。汪清县污水处理厂外的入河排污口,水哗哗地流个不停。站在一旁的汪清县华天环保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姜太忠抬起手指了指不远处,“那边就是汪清河大仙国控断面。”

  据了解,汪清县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大绥芬河、嘎呀河和汪清河3条主要河流。汪清县华天环保有限公司所运营的是汪清县唯一的县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5万吨/日,出水排入汪清河,污水处理厂下游约800米处即为大仙断面。

  “十四五”期间,大仙断面被列为国考断面,每两小时进行一次水质自动监测预警。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汪清县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一级A标准,即COD50mg/L,氨氮冬季8mg/L,总磷0.5mg/L,总氮15mg/L;而大仙断面的控制标准为地表Ⅲ类水体标准,COD、氨氮、总磷、总氮浓度分别为20mg/L、1mg/L、0.2mg/L、1mg/L。管好入河排污口,是守住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闸门”。但对汪清县污水处理厂来说,其中的考验不言而喻——800米人走用不了十分钟,水更是一下就冲过去了。短短的距离内,如何保障出水“清清白白”,不影响国控断面水质?

  延边州生态环境局汪清县分局管理科科长崔嘉鹏告诉记者,根据大仙断面历史检测数据、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控数据以及往年工作经验推断,当枯水期汪清河流量降低时,污水处理厂出水对下游断面水质影响增大。

  “当汪清县污水处理厂出水总磷浓度超过0.3mg/L时,大仙断面即存在总磷超标风险,为保障大仙断面水质达标,我们联合县住建局与汪清县华天环保有限公司商谈,约定每个冬季,企业均自主执行水污染物超低排放处理措施。”崔嘉鹏介绍。

  “断面挪不了、厂区也挪不了,我们能做的只有自我加压,以更高的标准接受国控断面的考验。”姜太忠说。用当地话来讲,就是给自己“上小夹板”。

  红砖墙、绿顶棚,步入厂区,这样的建筑映入记者眼帘。为帮助更有效地处理水中污染物,汪清县污水处理厂给生化池、二沉池的露天池体都盖上了保温棚。

  姜太忠介绍,一方面,这顶“帽子”可帮助减少池体温度流失,增强池中污泥活性;另一方面,冬季枯水期污水处理厂在生化池厌氧区投加固体葡萄糖,同样有助于为污泥提供营养、提高活性,更高效地降低总氮、COD、氨氮等污染物排放浓度。11月26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污水处理厂出水总磷的实时浓度为0.2mg/L,COD、氨氮、总氮浓度分别为21mg/L、0.5mg/L、9.3mg/L。

  污水处理厂的排污口上方设置了摄像头,用以管理排污口、监控出水水质。“我们来到厂里,仔细看视频回放,水是清是浊就能够掌握,如果发现异常随即展开溯源,找到问题所在。”崔嘉鹏告诉记者,监控记录可以保存15天,但生态环境局的工作人员几乎一周就会来一次。

  “小夹板”不仅“上”在污水处理厂,更“上”在延边州生态环境工作人员的日常中。在线监测与视频回放的双层管控,叠加国控断面严格标准的倒逼……出水水质稳定达标背后,汪清县严密扎实的排污口监管是必不可少的亮点。

  除了汪清县外,延边州还有许多宝贵经验。图们市生态环境部门同步监管排污企业的预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厂的运行,重点监控企业纳管水质与污水处理厂外排水质,确保水质达标排放;敦化市创新实施“1+N”管理模式,以敦化市污水处理厂为核心,将各乡镇污水处理厂作为分厂,统一纳入管理体系,提高了城乡污水治理的系统性和稳定性。

  巡河飞不了无人机,就靠“11路”来补

  “他俩巡河巡出了没有被发现的排污口,成功化解汛期河水倒灌风险。”延边州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李骥口中的“他俩”,是延边州生态环境局延吉市分局副局长金洪植和综合一科科长田晓明,在经年累月的巡查工作中,二人没少与排污口“死磕”。

  据田晓明回忆,今年7月,他俩在延吉市布尔哈通河畔巡查排污口时发现,一个之前认定的雨洪排口无污水流出,且现场没有水流过的痕迹。正值雨季,雨洪排口却没有水流出,这着实让他们觉得有些蹊跷。

  翻过岸堤来到马道边,靠近排口察觉有点异味,还能听到轻微的嗡嗡声。田晓明把脑袋伸进道口向内探查,黑黢黢的管道不知伸向何处。眼看着布尔哈通河水位一寸一寸地上涨,如果不采取措施,可能很快会发生河水倒灌。

  “我们立即联系高新区规划建设局于当天完成排口封堵,两天后,当我们再次来到现场检查时,发现河水已基本将排口淹没。后来通过溯源才知道,那是为防止发生城市内涝设置的溢流口。”田晓明说。

  这个平淡中透着惊险的片段,是今年7月延边州污水直排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

  据李骥介绍,今年7月中旬以来,全州在前期入河排污口全覆盖式排查整治的基础上,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开展专项行动,前后历经40余天,发动1500人次,深入查找污水直排口,对症解决污水直排入河问题。

  由于区位因素,其他地区广泛应用的无人机巡查,在延边州并未推广使用。这让当地的排污口监管工作被动不少,但这一“小缺位”,也让当地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自己的“方法论”。

  勤走、多看是最朴素的秘诀。金洪植向记者介绍,延吉市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已经持续多年,此前的排口数量基本心中有数,现在的情况是范围变了,通过巡查发现的新排口越来越多。日常巡查中,车能到的地方终归有限,很多地方开着车走马观花看一圈,可能什么也发现不了,只能靠“11路”一步一步走过来。

  “我俩经常转排污口,一有时间就得去河道边看看。”田晓明说。

  “在我们分局,负责这项工作的综合一科只有两名同志,很多情况下都要动用街道、乡镇的力量去排查。发现新增的排污口也不能登记一下就完事,还要带着工作人员挨个复核。这也启示我们,排污口排查不能放松,今后的工作还得走深走实。”金洪植说。

  除此之外,吉林省生态环境厅的卫星点位推送也帮了不小的忙。

  “在今年的污水直排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中,我们根据省厅遥感推送的疑似点位开展现场核查,在一家公司西南方180米处的入河管道发现河水倒灌。这个排口之前被确认为非排口,但我们现场调查发现,实际为污水主管道建设时预留的溢流管道,目前已由相关部门实施封堵。”田晓明说。

  “卫星遥感”“大数据”齐上阵,为基层监管减负增效

  在延边州,吉林省生态环境厅的遥感点位推送,在生态环境工作中反响颇为热烈。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刘中峰告诉记者,省厅委托生态环境部卫星中心,对全省全域进行了卫星遥感影像采集和解译,依据卫星扫描图片分析,累计提供疑似排口1383个,敏感点位243个,敏感区域39个,实时推送至各地和包保督导组现场核实。

  弥补了无人机的缺陷,这项技术延伸了工作人员的双眼、双脚。“日常工作中有一些边边角角的地方,平时很难走到。这项高科技让我们能有目的地去核查,疑似点位是否为排污口、是什么类别的口,把进水口从原本的管理清单中剔除,把新发现的口增补进来,再有针对性地溯源、推动整改,提高排查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度。”李骥说。

  借助科技力量推动排污口监管,近年来,延边州多地在创新中秀出了花样。

  汪清县积极探索将信息化应用于入河排污口管理,将辖区内的133个入河排污口信息整合到计算机后台数据库,生成“一口一码”。

  汪清县分局管理科科员葛鹏拿出手机向记者演示,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入河排污口的名称、类型、编号、责任单位、地址导航及审批文件、监测数据、巡查记录等一目了然。工作人员巡检过程中可以“扫一扫”,实时填报巡检中发现的问题,并通过拍照、录像方式上传、定位打卡,提交后数据可直接传输到管理平台。如果发现新的排污口,也可将相关信息及影像资料上传到后台。

  “这一平台应用后,巡查检查带着手机就可以查看资料和记录信息,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葛鹏说。

  0.04mg/L!在延吉污水处理厂中控室监控系统的屏幕上,超低的出水氨氮浓度数值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不少来访者会对我们这项数据感到诧异。”延吉市污水处理厂厂长高会来介绍,“事实上,经过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我们确实能将浓度控制在这一水平。”高会来告诉记者,延吉市污水处理厂研发投用了一套智慧污水处理系统,利用大数据采集、录入和计算,对各个工艺段及设备的能耗成本进行全面统计,借助实时动态的二维折线图直观、准确呈现。智能加药功能实现了对药剂的精准管理,确保化学处理的高效性,为污水处理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好水带来了好生态。在延吉市污水处理厂,随处可见绿底白色的椭圆形厂标。留心看,中间的图案好似一只振翅飞翔的白鹤。“厂标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出现在我们厂区的白鹤。”高会来说:“近年来,厂区内见到野鸟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夏秋季节,野鸭子成了常客。二沉池表面,时不时还会有鹤光顾。”

  在延边州,野生动物类似的“用脚投票”并不少见。和龙市在污水处理厂院子内建了小型人工湿地,小鹿常来觅食,如今更是在这里“安了家”;龙井市也聘请了实力强、经验更丰富的团队,污水处理厂明年即将建成人工湿地。

  


原文链接:http://sthjt.jl.gov.cn/ywdt/ssdt/dfdt/202412/t20241207_332868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时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