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时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资讯

点水成金!扬州探索以“水权”换来“金融活水”

发布时间:2024-12-18     来源: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扬州市致力于创新构建水生态产品质量标准、价值核算、市场交易、生态信用体系,对“水”的探索实践闯出了一番新天地。

  

  

  

  

  思路一变,水权也能贷款

  

  喝上放心、优质的饮用水与每个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近日,三江营生态湿地公园附近的亨达(扬州)水务有限公司泵房里,井筒式轴流提升泵、板框式压滤机等新设备飞速运转。“这几套新设备都是用‘水权贷’资金买的,用于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亨达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目前供水面积达250平方公里,覆盖江都区大桥、浦头、吴桥三个镇和工业园区,为超过30万人口提供饮用水保障。

  “如果没有‘水权贷’,公司这3年也不可能有底气在技改上投入超过7000万元,让‘合格水’升格为‘饮用水’,供水能力也大幅提升。”亨达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自2022年开始利用取水权为信用质押,已从银行获得两笔贷款,目前第三笔“水权贷”正在申报中。

  “水权贷”是以企业信用为前提,以生态产品价值(即企业所拥有的取水权或水资源使用权)为质押,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一种创新绿色金融产品。这是扬州市探索“信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亨达公司成功获得“水权贷”资金不是个例。统计显示,2022年以来,扬州市已发放“水权贷”20笔,总金额1.673亿元,惠及企业11家。

  

  专业建议,企业转变航向

  

  位于江都区小纪镇纪东村的一处地下水,取得地下水开采权的原公司计划开发温泉沐浴休闲项目,结果被一个专业建议改变了企业发展方向。

  当时钻井开采到地下岩层1018.51米深,采出来的水温度在40℃左右,经权威部门鉴定,水中富含锶、锂、偏硅酸和其它矿物质,且锶、锂、偏硅酸3项指标同时达标,这在行业内较为罕见。

  投资方接受“专业建议”,遂成立扬州沣泉饮用水有限公司,开发“烟花三月”矿泉水系列产品,水利部门核发了取水许可证,允许按每开采一吨缴纳水资源税10元进行商业开采,每年8.5万立方米。

  在扬州市,“水权”不仅可以质押融资,也可以直接上市交易。2022年,扬州华航特钢有限公司通过中国水权交易所平台完成了全市首例区域内地下水权交易。2023年7月,快乐木业通过新上线的水权价值评估系统,向开发区长荣化工售卖17万立方米地下水使用权,成为扬州市跨区域水权交易的典型案例。

  2022年以来,扬州市已完成15笔、总计34.85万立方米的地下水水权交易;今年完成9例水权交易,交易水量11.95万立方米,相当于广陵区全年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找准方法,为生态产品定价

  

  “水是生产之要。要让流动的水变成实实在在的GDP。”扬州市立足区域水资源刚性约束与管理情况,紧密结合水资源管理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水资源的作用,不断挖掘与培育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有效模式,协同推进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探索实践。

  扬州市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城市,保障“一江清水北送”是使命也是责任。今年年初,扬州市联合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以南水北调工程为切入点,通过测算林木产品、土壤保持、涵养水源、水质净化、生态文化等多方面价值指标,制定出台全国首个跨区域调水系统生态产品价值(VEP)核算地方标准,规范跨区域调水系统涉及的12类生态产品的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方法、计算公式和部分参数,评估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的生态产品价值。

  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都段为例,根据标准提出的计算方法,得出2022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都段带来的水质保障价值约为4.94亿元。计算结果将用于跨区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等领域。

  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变现”找到了方法,政府职能部门联合金融机构,围绕企业排污权、取水权等创新抵押模式,用“水权”换“金融活水”。截至目前,累计为快乐木业、华伦化工、牧原农牧等7家取水企业发放1.09亿元贷款,为企业节水节能和绿色低碳发展赋能。


原文链接:http://sthjt.jiangsu.gov.cn/art/2024/12/16/art_84025_1144756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时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