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时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污染防治

绿色发展示范案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根河市

发布时间:2022-05-25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呼伦贝尔市根河市是蒙古语“葛根高勒”的音译,意为“清澈透明的河”,地处大兴安岭北段西坡,面积20010平方公里,是内蒙古唯一的纯林业旗市,森林覆盖率91.7%,也是祖国北疆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努力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最大化

  根河市的生态品质好,生态资源多,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市县、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市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根河市全面贯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把守护好祖国北疆这片绿色林海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牢固树立“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施三产融合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优异的生态环境、独特的环境资源、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最大化。

  灵芝、羊肚菌等特色种植业带活营销新模式

  根河市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生态资源,充分发挥辖区内特色食品加工企业的龙头作用,扩大黑木耳、白灵菇、灵芝等种植规模,提高深加工能力和水平,根河灵芝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中国冷极灵芝产业基地敖鲁古雅园通过采取“农旅双链”运营模式,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促进灵芝产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服务体系,实现灵芝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更好带动居民就业及经济收入增长。培育发展特色林下资源,大胆创新、探索实践,培育出适宜高寒地区生长、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的羊肚菌菌种,为根河市林下食用菌产业增加了种植品种,也为根河市打造“种植+旅游+电商”的营销模式带来新的渠道。

  大力发展以驯鹿为主的特色养殖业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驯鹿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被内蒙古自治区命名为“中国驯鹿文化之乡”。根河市通过实施“家庭游”“猎民点旅游”带动驯鹿产品、民族中草药、民族工艺品销售,加快当地经济发展,猎民的人均收入稳步提升。同时,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建设驯鹿引种繁育中心,做好驯鹿种群改良和提纯扶壮工作,加快驯鹿产业发展,驯鹿头数从生态移民前的不到 800 头增加到如今的1300多头。

  生态旅游模式不断拓宽渠道  

  根河市第二产业主要以绿色产品加工业为主,通过把传统绿色工业融入文化、康养、观光、娱乐等元素,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品生态溢价、绿色增值。结合林产品精深加工的木屋建筑企业、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创造“黑木耳、卜留克、美丽乡屋”三大名片,打造集绿色食品加工、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美丽乡屋于一体的森林田园综合体,以“共享农庄、共享田园、共享森林”为旅游运营模式。自推出以来,接待游客和采购商逐年增加。

  文旅融合打造“中国冷极”  

  依托敖鲁古雅使鹿文化、游猎民族文化、森工历史文化、非遗文化底蕴的文化内涵,形成以手工艺制作、民俗文化演艺、文化研学教育、文化创意产业等多元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和文旅产品,构建全域、全季、全产业链的现代旅游模式。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代表中国加入了世界驯鹿养殖者协会,从而使中国驯鹿事业融入和参与到国际驯鹿事业的合作交流中。通过融入北极圈文化,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成为代表中国影响世界的文化名片,肩负了重要的国家责任和使命,在国际事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依托好山好水好空气,打造森林康养天堂

  根河市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均达2万个,是名副其实的养生天堂。充分利用森林高负氧离子生态环境,提高健康旅游供给能力,融合高端医疗、中医药特色、康复疗养、休闲养生等服务,通过“健康+旅游”模式,打造森林康养、温泉康养、饮食康养、医疗康养等产品,发展大健康产业,探索建设一批多层次、差异化的森林康养旅游基地,建立完善的现代医疗体系和旅游服务配套体系,健全健康避暑养老服务网络。2020年根河市荣获“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市”称号。

  体旅融合,把冷资源变成热产业   

  依托根河市山地、森林等适合开展体育项目的空间与资源,通过体育旅游项目、体育赛事活动、体育训练等,延伸体育旅游产业链,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项目,推出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活动,推动根河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根河市举办了“中国根河国际冰雪马拉松”赛事,打造了中国最冷半程马拉松赛事,将极端气温的劣势变成了优势,推动冷资源变成热产业,进一步释放了寒地冰雪经济潜能,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原文链接:https://sthjt.nmg.gov.cn/stbh2021/stsfcj_8114/202111/t20211117_195368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时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